保存桌面

中原文物

期刊简介
QIKANJIANJIE
期刊名称:中原文物人文核心(2018年版),RCCSE(B+)(2020第六版),中文核心(2020年版) 复合影响因子:0.948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, 不收版面费,
  • 主办单位:河南博物院
  • 国内刊号:41-1012/K
  • 国际刊号:1003-1731
  • 出刊周期:双月
  • 级别:人文核心(2018年版),RCCSE(B+)(2020第六版),中文核心(2020年版) 复合影响因子:0.948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, 不收版面费,
曾用名 河南文博通讯 期刊简介 《中原文物》创刊于1977年,由河南博物院主办。原名《河南文博通讯》,1981年更名为《中原文物》季刊,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。2000年改为双月刊。著名考古学家、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,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分别题写了刊名。历经四十年,《中原文物》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,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,河南省一级期刊。 中原文物始终担负着向社会宣传国家文物政策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、促进学术繁荣等多重使命,逐步办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考古综合性学术期刊。截至目前为止,《中原文物》已正式出版发行近二百期,从不同侧面、不同角度反映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。 主要有:考古发现、考古研究、文物研究、文物保护与科技、博物馆学研究、书刊评介、学术动态、学术争鸣、专题研究等。尤其是史前文化、夏商文化、楚文化、汉画等一系列与中原相关的重大课题的研究,为学术界所注目。国内外一些著名……[查看详情]
投稿须知
TOUGAOXUZHI
《中原文物》杂志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考古与文物类学术期刊,1977年创刊,为河南省一级期刊,现被收录入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(CHSSCD)。
《中原文物》始终坚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,促进文物考古学术研究的办刊宗旨,立足中原,面向全国与世界,关注学术热点,突出中原地域特色,努力打造中原文化研究、保护、交流与合作的平台,引导和反映学科发展方向,不断提升精品意识和品牌特色,以严谨、求实、坚守学术本位和学科规范的精神和风格,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好评。
为适应文博事业发展的新内容、新趋势和新要求,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,《中原文物》自2017年伊始,将由原来的黑白印刷改成全彩印刷。《中原文物》主要栏目有:考古发现、考古研究、文物研究、博物馆学研究、学术争鸣、学术专题、文物保护与科技等。
《中原文物》鼓励学术原创和学术争鸣,尤其欢迎有关考古新发现、文物考古研究和相关学科探索的理论文章。现将稿件格式启事如下:
一、凡投寄我刊的文稿,敬请作者提供电子文本,并请参照本刊文章的基本格式,提供文章的关键词,200~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及作者简介(出生年月、工作单位、职称、主要研究方向、邮政编码、联系方式等)。
二、来稿以1万字以内为宜,并要求文字精炼,标题准确,层次清晰,资料新颖,观点鲜明,图文并茂;引文核对准确,注释一律放在文末并注明详细出处;线图、拓片及照片应达到印刷出版要求。
三、自收稿之日起,编辑部将在3个月内给作者答复来稿处理意见,如在此期限内未收到采用通知,作者可另行处理稿件并告知我刊。稿件恕不退还,敬请自存底稿。
四、凡向本刊投稿,稿件录用后即视为授权本刊,并包括本刊关联的出版物、网站及其他合作出版物和网站。
五、所有稿件应为作者独创,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,如有侵权,由稿件署名人负责。
通信地址:河南郑州市农业路8号河南博物院《中原文物》编辑部
邮政编码:450002 

[查看详情]
精品论文
JINGPINLUNWEN
2022-08-23四方诸侯国康强安定
摘要:翻译:周王说:父歆啊!我正在遵循先王的命令,命令你管理我国我家的内外,專心办理大小政事,维护我的王位,警惕赞许上下四方行为善恶的人,王持政事
2021-12-08完全意义上蚌埠当代人创造的历史
摘要:1 蚌埠玉文化的典型性和断代性蚌埠玉雕始于1958年玉雕厂的创办,这是新中国兴办的第一批大集体工厂特种工艺制造厂之,在存续的42年期间,所有原材料都
2019-06-06早期陶瓦初步研究
摘要:《早期陶瓦初步研究》为作者:周剑最新的研究成果,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: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陶瓦。本文在梳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
2019-05-24透过刀锋看笔锋 ——从平博拓片厅谈起
摘要:透过刀锋看笔锋从平博拓片厅谈起【摘要】:拓片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元素之一。从理论上讲,凡有形、肉眼能分辨其形状的物质,皆可以用拓片的技艺
2018-01-26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屋面坡度研究
摘要:欢迎投稿《中原文物》
2017-07-14后申遗时代崤函古道石壕段的文化“制造”及建构
摘要:2014年6月,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单。丝绸之路属于“廊道型遗产”,本文以丝绸之路的一段——崤函古道石壕段为中心,尝试从人类学的视角,就申遗之后当地政府对石壕段的一系列“制造”与“认同”来进行剖析,借此来研究申遗之后崤函古道石壕段所在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影响。
[更多论文]
相关评论(0
XIANGGUANPINGLUN